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08的文章

Hino Poncho 日野・ポンチョ 低底盤巴士

圖片
 以前的高底盤巴士雖然上車不方便,但是車室平坦,車內地板高度一致;現在所謂的低底盤巴士雖然降低了車門附近的地板高度,方便進出,卻把車內空間弄得零碎崎嶇,「地無三里平」。 台灣人性子急,公車司機不會等人就好座才開車,更沒有停好車才讓乘客離座下車的觀念、習慣和耐性,所以一般人要下車時,都會乖乖地事先移動到車門口附近等待,這時車子正在行動中,可能會轉彎,可能會煞車,也可能還會加速。在搖晃不已的巴士裡面走動,本已是困難的事了,現在又加上高低不平的車室地盤,簡直危機四伏。如果在這種車室地板不平的巴士跌倒受傷,不知可向巴士公司申請賠償否? 理論上,低底盤公車除了車門口高度降低,消弭階梯障礙外,車子內部地板也應該維持原先高底盤時代的平坦一致,這才是真正的低底盤精神。 現在的所謂低底盤公車,除了中間少數幾個座位是在平坦的地板上,其他多數的座位全都高高在上,彷彿是在「耍猴子」。 我在 Wikipedia 發現了日本日野汽車公司 (HINO) 所發展的低底盤巴士 ( PONCHO ) ,它比較接近 non-step low-floor 的精神。 它的特徵是車輪往前後移 (或者說是放棄前後輪以外《前後懸》的車身),這樣就幾乎可以達到擁有空間完整而地板高度一致的車內空間的目的。 因為槓桿原理,前後輪之間空間是晃動最少最舒適的地方,之前或之後力臂加長,上下搖晃的程度加大。 我覺得如果可以將它的後車輪再往後移到盡頭,消除最後一排座位的階梯,那就更完美了。

朝三暮四的低底盤公車

「古時候有一個人養了一群猴子, 他早上給每隻猴子三顆栗子, 晚上給四顆。猴群不滿吃的太少, 跟他抱怨。養猴人就改給猴子早上四顆晚上三顆, 猴子們見早上給的栗子增加了, 就高高興興地走開了。」 近來民眾對大眾交通運輸的要求越來越高,低底盤公車(低地板公車)乃應運而出,成為城市進步的象徵。傳統巴士的底盤高於路面甚多,民眾必須踩踏三或四層階梯才能上車,這對行動不便者譬如輪椅使用者、老人、孕婦甚或是一般人來說都構成不方便,於是有低底盤公車的出現。 低底盤巴士降低了車子內部的地板高度,讓乘客只要踏一步30公分高即可進入車內。如果有30公分高的搭車月台或是人行道,甚至可以在同一平面登車。如果車門夠寬又有渡板,輪椅使用人更可以直接駛進巴士。低底盤公車的出現的確給了我們一種進步社會的幸福感覺。 不過,我覺得這種感覺好像不太真實。 就我所見的低底盤公車,車室地板並非全是同一平面,像是車室的後半部往往要再踏一至二層階梯,而在這個高度要就座有時還需更上一層梯;在前輪拱上也偶有設座位的情形,它與地板的高低差距更是懸殊。這些所謂的低底盤巴士雖然提供了低平的前半車室給行動不便者,不過,為德不卒,卻把後半車室弄得比以前糟糕,出現高低不等的地板,增加後座乘車者的危險;買過房子的人大抵都知道,應該減少地板高低落差,以免絆倒;前輪拱處通道狹窄,造成輪椅只能從後門進出,驗票不便,必須有人在旁協助才行( #1 )。 另外一種同樣可以達到低底盤巴士效益的做法是建置高度與普通高度底盤巴士車室等高的搭車月台﹝60-90 cm 高﹞,這樣也可以做到同平面進出巴士的效果。但是這樣卻會在原本平坦的人行道上造出一座座的小山丘,造成行人的通行障礙。 雖然行動不便者搭車的權益得到增益,一般民眾搭車或全部民眾在人行道步行的權益卻遭到減損。因此總體來說,這兩種做法(低底盤或高月台)並沒有真正的權益增產,只是民眾內部發生了權益的互助讓渡,雖然說這樣的確也是某種層次的進步或幸福。 不過,我總是不禁想到那群猴子。 養猴人每天應該提供更多的栗子,而不是把晚餐的一部分拿來加入早餐;我們應該獲得真正的低底盤公車,而不是把階梯往車子內部移動或乾脆搬到車子外面的人行道上。 真正的低底盤公車應該內部車室地板同一高度,與車外地面高度差30公分,車內每把椅子都安放在同一高度的地板上。車廠應該研發生產全新規格的巴士底

低底盤巴士(公車) Non-Step Bus

圖片
      丰田展出低底盘油电混合巴士 低底盤巴士 是最近幾年熱門的巴士車型, 它強調不必爬階梯即可步入車內入座, 方便乘客搭乘, 尤其是行動不便的乘客. 傳統的巴士車門狹窄而且有 3-4 層的階梯, 往往造成乘客上下車的不方便, 甚至是發生危險. 現在的公車傾向降低車身底盤, 並放大車門, 加速及方便乘客上下車. 不過, 這些所謂低底盤巴士往往只是前半部是平坦的, 到了後面還是有階梯. 只有前面少數幾個座位是很方便就座的 #1 #2 , 其餘大部分的座位還是要爬上爬下的. 從前雖然上車要爬階梯, 但是一旦爬上後就一片平坦. 現在雖然上車不用爬, 但是只有很少幾個座位是方便的, 其餘的大多數座位卻比以前更難爬上去坐. 以前爬階梯時車子是靜止的, 現在爬階梯卻是車子在動的時候, 到底哪種情況比較安全呢? 我覺得這種低底盤公車並不是真正的達成了原本設定要的目的 (non-step). 它只是把門口的階梯往後搬, 而且還越搬越多, 弄得車內到處是階梯; 朝三暮四, 玩弄猴子. 要搭這種車子, 還真要有獼猴的身手呢! 我覺得真正的低底盤公車車輪應該往車子的四個角落移動, 車門設在前車輪之後, 而且機電設備應該移置到四個車輪所構成的長方形之外, 尤其是前車輪之前. 這樣才可以使搭乘空間(車室)集中而寬敞平坦. 現有的低底盤公車大概都是從原本的高底盤車底改裝來的, 充其量只是低入口巴士(Low entrance bus)真正的低底盤公車也許因為成本的考量, 還沒量產上市. 相關閱讀: 車輪往前往後移的車子圖片a, b , c , d 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車輪往前移沒往後移的車子圖片 e , f 台北市忠孝新幹線-超低底盤公車上路 來源: 新南極轉運站 回歸線的新公車-嘉義BRT特寫 來源: fabg's Blog 首都客運信義新幹線搭乘體驗 低底盤公車 來源: "不知所云"的網誌 車輪拱處通道狹窄, 坐椅高懸 的圖片 來源: 八界網 車內高低不平, 處處是階梯, 坐椅高懸 的圖片 來源: Chieh333的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