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低底盤公車

「古時候有一個人養了一群猴子, 他早上給每隻猴子三顆栗子, 晚上給四顆。猴群不滿吃的太少, 跟他抱怨。養猴人就改給猴子早上四顆晚上三顆, 猴子們見早上給的栗子增加了, 就高高興興地走開了。」

近來民眾對大眾交通運輸的要求越來越高,低底盤公車(低地板公車)乃應運而出,成為城市進步的象徵。傳統巴士的底盤高於路面甚多,民眾必須踩踏三或四層階梯才能上車,這對行動不便者譬如輪椅使用者、老人、孕婦甚或是一般人來說都構成不方便,於是有低底盤公車的出現。

低底盤巴士降低了車子內部的地板高度,讓乘客只要踏一步30公分高即可進入車內。如果有30公分高的搭車月台或是人行道,甚至可以在同一平面登車。如果車門夠寬又有渡板,輪椅使用人更可以直接駛進巴士。低底盤公車的出現的確給了我們一種進步社會的幸福感覺。
不過,我覺得這種感覺好像不太真實。

就我所見的低底盤公車,車室地板並非全是同一平面,像是車室的後半部往往要再踏一至二層階梯,而在這個高度要就座有時還需更上一層梯;在前輪拱上也偶有設座位的情形,它與地板的高低差距更是懸殊。這些所謂的低底盤巴士雖然提供了低平的前半車室給行動不便者,不過,為德不卒,卻把後半車室弄得比以前糟糕,出現高低不等的地板,增加後座乘車者的危險;買過房子的人大抵都知道,應該減少地板高低落差,以免絆倒;前輪拱處通道狹窄,造成輪椅只能從後門進出,驗票不便,必須有人在旁協助才行(#1)。

另外一種同樣可以達到低底盤巴士效益的做法是建置高度與普通高度底盤巴士車室等高的搭車月台﹝60-90 cm 高﹞,這樣也可以做到同平面進出巴士的效果。但是這樣卻會在原本平坦的人行道上造出一座座的小山丘,造成行人的通行障礙。

雖然行動不便者搭車的權益得到增益,一般民眾搭車或全部民眾在人行道步行的權益卻遭到減損。因此總體來說,這兩種做法(低底盤或高月台)並沒有真正的權益增產,只是民眾內部發生了權益的互助讓渡,雖然說這樣的確也是某種層次的進步或幸福。

不過,我總是不禁想到那群猴子。

養猴人每天應該提供更多的栗子,而不是把晚餐的一部分拿來加入早餐;我們應該獲得真正的低底盤公車,而不是把階梯往車子內部移動或乾脆搬到車子外面的人行道上。

真正的低底盤公車應該內部車室地板同一高度,與車外地面高度差30公分,車內每把椅子都安放在同一高度的地板上。車廠應該研發生產全新規格的巴士底盤,符合低底盤的需求標準,而不是拿舊的成本已經回收的高底盤車底做稍微修改,來權充新的成本高的低底盤車底販賣。這樣好像有點不誠實。
延伸閱讀
#1. 我搭[63]路低底盤公車的經驗--Sunboy 的部落格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低底盤巴士(公車) Non-Step Bus

粉綠白腰天蛾(夾竹桃天蛾)

是凸透鏡還是凸面鏡?國語文能力評量